finance.sina.cn/tech/csj/2022-12-30/detail-imxymmtq9297923.d.html
1 Users
0 Comments
15 Highlights
0 Notes
Tags
Top Highlights
平线发布的最新征程5芯片算力达128TOPS…所以,算力并不是决定芯片能力的唯一标准。
比如2021年理想ONE发布时,宣布将此前的芯片供应商Mobileye替换成地平线,成为一时的大新闻,人们似乎看到国产芯片崛起的曙光,但是在2022年理想L9高端车型发布时,又改用英伟达 Orin芯片。
理想ONE售价30万元左右,用的是地平线征程3芯片,支持相当于L2等级的自动驾驶。而理想L9售价在50万元左右,对自动驾驶的需求更高,而英伟达Orin芯片从综合表现上更符合其要求,所以理想果断抛弃地平线。
其实是“性价比”的代名词。只有在中低端车型上,才具有自己的发展空间,而在高端车型和高动机自动驾驶的需求天枰还是倾向英伟达。
“地平线和英伟达之间,大概隔了十个黑芝麻”。这大概就是不可名状的技术壁垒带来的品牌信任度。
但像地平线这样的自动驾驶芯片新秀公司能否保持高速增长?能否真正做到“万亿级”市场规模?还要烧几多钱才能撑到上市?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。
“老板认为港股盘子小,流动性差,赴港只能是流血上市,这笔买卖肯定不值。事实上,老板更希望去美股上市,他有一颗走向国际的心。”
近两年港股不景气现象有目共睹,即便能够拉高估值的人工智能企业,也没能逃脱估值倒挂的命运。寒武纪上市后市值蒸发500亿,商汤上市即破发等新闻,也在无意中打击了致力于AI技术的公司赴港积极性。
平线自身的业务处境也正面临着天花板。
平均每年市场新增汽车为2800万辆左右,假如这些汽车都是智能汽车,每量汽车需要安装2片智能驾驶芯片。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售价为200美元/片,那么整个市场价值为2800万*200美元*2=112亿美元。假如地平线能拿下10%的市场份额,收入规模就是11.2亿美元。
但是这只是纸面价值。
一颗芯片的实际出货价格大概在30美元左右。华为余承东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,目前汽车芯片价格现雪崩式下跌,某些厂商,已经将其调整为不涨价前的30元一颗左右。 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来计算,地平线占据10%的市场份额,能达到的收入规模是2800万*30美元*2*0.1=1.7亿美元。
地平线每年的研发运营成本为25亿元左右,理想收入扣除成本开支,目前依然是巨额亏损状态。如果继续投入研发,推高业务规模,就需要其一轮一轮进行融资,直到其IPO上市。
而当前在大环境不景气趋势下,选择估值更高的美股已然遥遥无期。退而选盘子小、流通性差的港股似乎也不是地平线的理想目标。要想做到在变化的环境下寻找确定性,变成了一个无解难题,持续亏损情况下,当下首先要努力活下去,想要更坚韧活下去的唯一依靠就剩下了——继续融资、继续烧钱。
但目前来看,无论是余凯的希冀,还是外界的愿景,离现实都有较长一段距离
Glasp is a social web highlighter that people can highlight and organize quotes and thoughts from the web, and access other like-minded people’s learn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