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rtt1.medium.com/%E5%B0%8D%E6%96%BC%E8%87%AA%E5%AD%B8%E8%80%85%E7%9A%84%E8%A7%80%E5%AF%9F-961861f92a47
1 Users
0 Comments
12 Highlights
0 Notes
Tags
Top Highlights
因為他提出了學習者的能力,在有沒有人介入時可以達到不同的成果。近側發展區間是以一個同心圓表現的,在最內核的部分,是學習者本身在沒有其他人輔助下,獨立達到的能力。在第二層是學習者透過他人輔助後,能額外達到的成果。最外層則是就算有人協助學習者也無法達到的成果。
實際上,個人比較推薦『跳過』的策略。因為有些學習材料,有後者會『換句話說』或是『再舉個例子』以增進閱聽者的理解。除了學習材料多半有這樣的特性之外,『跳過』的策略,避免學習者落入另一個不好的狀態
即為『由入門到放棄』,特別是對於自學來說,得有彈性一些,不需要嚴格地循序學完每一個單元。特別是有些單元,真的就是超過自己能理解的程度了,還是不死心地在卡住地那幾頁停留了好多天。在這個階段,若是連查資料的技能還沒練好前,就只能跟著書本或文章大眼瞪小眼了。
在同心圓的中間層,即為個人與他人互動而有機會提昇學習成果。在這裡,我使用『他人』而非『老師』,因為只要觀察著人類,我們就能獲得了許多知識,並對於巔覆自身理解的概念時特別有印象
在前一段,我們大致說明了在不倚賴他人時,學習上可能的限制。現在,來到了能與社會互動的情況,事情將會進展地非快。因為有時候,學不會,不是因為真的學不會,而是『從來沒這樣思考過問題』
雙方只是在進行著『知識面交』,我交給了你 OOO,你收到了 OOO。點名只是為了這流程中的稽核,考試只是為了測試良率。似乎比較少人關心一個『個體』的理解程度。流程上難以支持我們這麼做,為了在有限時間內生存下去,雙方只好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地過日子
純粹以學習的角度,我們得讓有經驗的人輔助初學者學習。重點在關注另一個個體是否理解了知識本身。不是單方面傳授,學習者也要試途地展現出學到的部分。展現的方式不會是筆紙測驗,可以是更加細微的對話與模仿
著重的是當一個知識,被轉交到另一個人手上時的『再輸出』
來到同心圓的最外層。即使學習者在經人輔助後仍然無法學習的部分。至於為什麼無法學習,單然不是『因為討厭這科的老師』這種學習動機的問題。而是知識架構上的拼圖不全,無法支持學習者個人理解新的學習內容。 若學習者進入這種狀態,在上一層的幫助者是有機會幫上忙的,或是找已經到這個位置的經驗者給予建議。 這通常也是書本即使不用每一章都學,但趨勢上你都是相依於前面的章節的。至少,我們先認識這種現象。它的理由主要是『先備知識』,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知時,它有若干個相依的知識得學會,若沒有學會就可能無法學會將學的新知識了。
當自覺落入了無法再進步的情況時,可以做的是:找不同的社會資源或是尋求經驗者分析自身所缺少的先備知識。社會資料替換很容易理解,換書、換課程、或由線上課轉實體課程
尋求能分析學習問題的經驗者則相對較難,主要是協助的人不一定知道要怎麼做。得先在腦中對知識的架構有一定的理解,也需要知識目前不是像書本中寫的每一個單元的勾稽 (打勾,確認學會),而是要檢視知識在實際應用時,輸出的心理歷程與實際的行為是否都合理
所以,它可能是一種深度的、互動式的訪談,不是動作對了就對了,更要探索這麼做的原因與即使的判斷的準則。
Glasp is a social web highlighter that people can highlight and organize quotes and thoughts from the web, and access other like-minded people’s learn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