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rtt1.medium.com/%E6%8A%80%E8%A1%93%E5%9E%8B%E8%AE%80%E6%9B%B8%E6%9C%83%E7%9A%84%E5%B0%8E%E8%AE%80-74350ed08ac1
1 Users
0 Comments
3 Highlights
0 Notes
Tags
Top Highlights
那該怎麼做才是有基本品質的導讀呢?不妨先想想期望的結果! 閱讀:理解該章節的重點、章節『名稱』(與各小節的標題) 在導讀完後,自己與聽眾能否用一小段的句子描述它?盡可能精簡又易懂地向第 3 人介紹它 知識重組:獲得新的觀點並能應用,往往我們能由書上得到一些新的概念與適當的例子,是否有將這些材料串起來,向聽眾介紹讓他們能舉一反三 (並創造練習的機會) 導讀準備:經過上面階段的資料蒐集後,要將資料整理成適合導讀的型式。最終,我們會輸出一份投影片,但呈現的型式並不限於投影片,型式是不重要的,而是在這階段得剔除不必要的雜訊,把內容濃縮成 10 分鐘內可以講完的長度,並讓人好理解
在閱讀的活動中,我們獲得了許多新的『詞彚』,得回頭再次檢視這些詞彚如何影響我們的行動。最終,我們會用這些材料來輸出導讀的成果『概念傳達』。 我推薦一個簡單的整理風格,那就是: 概念:抽象名詞,通常是書上介紹的新觀念 (你還沒看書前,可能不認得它) 事實:具體存在的事物,例如 var foo:String 這是一個 non-nullable 的變數 程序:包含『情境』的實作流程,它可以是各種試誤,或是組合知識的行動成果
當上述的準備工作完成後,就是開始準備 talk 的階段。先前我們推薦知識重組的順序是: 概念 -> 事實 -> 程序 當向其他人傳遞知識的時候,用我推薦這樣的順序(相反的順序): 程序 -> 事實 -> 概念 因為,『程序』包含著情境,吸收知識的人,可以知道自己是在『何時』參與整個流程,而他自身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。會有點以第一人稱參與故事的感覺,不會是單純的旁觀者,以致不小心出神而沒跟上主題。
Glasp is a social web highlighter that people can highlight and organize quotes and thoughts from the web, and access other like-minded people’s learn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