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ceconline.com/strategy/ma/8800115984/16f9e44701/?from=RSS
1 Users
0 Comments
3 Highlights
0 Notes
Tags
Top Highlights
我们现在评价一家企业,经常强调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。多大的比例合适呢?这就像刘姥姥家和荣国府,是没法比的。对一家企业,1%的研发投入太多了;换一家企业,10%的研发投入就太少了。德国人把企业分成两类:中高科技企业(HMT)、和中低科技企业(LMT)。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LMT,而芯片行业就是典型的HMT。两种行业是完全不可比的。
我们设想一种场景:大型钢铁企业对某个冶炼炉做了较大的改进。在行业内部,这种工作可以被称为创新、甚至是了不起的创新。但是,在德国的一个小山村里,有个几十个人的小企业。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,设计制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加热炉,用于特定的实验研究。在他们看来,按照用户的需求设计生产,就是日常的工作、就算不上创新。一般来说,设计、建造一栋房子,不会被称为创新;但开发一款新型的手机、汽车就会被称为创新。其实,两者之间真的有本质性区别吗?我很早之前就意识到:在我国走向创新的过程中,需要一个中间环节:就是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。这个环节的能力落后时,强调创新投入,无异于拔苗助长。
技术创新看成一种风险投资行为。也就是说:这种投资的特点之一,就是投资存在风险。从这个角度看,企业和政府要提高创新的投资比例,本质上是要提高对创新过程的风险识别、应对和管控能力。这样的能力强了,研发创新的投入产出才会大、值得投入的项目才会多、研发投入的比例才会高。反之,这方面的能力弱,研发创新的投入产出就低、适合投资的项目就会少、研发投入的经费比例就会低。忽视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而盲目地强调提高科研投入,是一种舍本取末的做法,会把投资行为异化成烧钱的行为、浪费资源的行为。华为推进IPD,其实就是提升这个方面的能力。
Glasp is a social web highlighter that people can highlight and organize quotes and thoughts from the web, and access other like-minded people’s learning.